
气体检测仪之所以需要定期标定(Calibration),主要是为了保证检测结果的准确性、稳定性和可靠性。下面从几个关键角度来解释为什么必须进行定期标定:
一、传感器会随时间发生漂移
气体检测仪的核心是气体传感器,无论是电化学式、红外式还是催化燃烧式,都存在零点漂移和灵敏度衰减的问题。
零点漂移:即使在无气体的环境中,传感器输出也可能偏离零值;
灵敏度衰减:传感器随着使用时间、温湿度变化或气体冲击,会导致输出信号变弱。
结果:如果不标定,仪器会出现“测不到”或“误报”的现象,比如明明有气体却显示正常,或在无气体时报警。
二、环境因素影响检测精度
气体检测仪长期暴露在不同环境中,受多种因素影响:
温度、湿度变化会影响电化学反应速率或红外吸收率;
灰尘、油污、水汽等会堵塞传感孔;
电压波动或线路老化会影响信号稳定性。
定期标定相当于“重新校正基准”,让设备重新与标准气体对比,消除环境带来的累计误差。

三、不同气体种类与浓度范围要求精度高
在工业安全、化工生产、燃气检测、矿井监测等领域,不同气体(如CO、H₂S、CH₄、O₂等)的报警浓度门槛往往极低。
比如一氧化碳超标 10ppm 就可能危害健康;
甲烷爆炸下限仅约 5%VOL。
因此,哪怕检测误差只有几ppm,都可能造成误判或安全事故。
定期标定可以确保报警点与实际浓度相符。
四、符合安全法规与质量标准的要求
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对气体检测仪的标定周期有明确要求:
《GB 12358-2006 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》规定:检测仪应至少每6个月标定一次;
石化、煤矿、隧道施工等高风险行业要求每3个月或每次使用前进行校准或验证。
标定记录也是安全检查的重要依据,未按周期标定的设备,在事故调查中往往被视为无效监测。
五、保障设备寿命与降低维护成本
长期未标定的仪器容易积累误差,导致传感器长期处于异常工作状态,缩短使用寿命。
通过定期标定:
可以及时发现传感器老化、漂移或失效;
提前进行维护或更换,避免大范围误报或停工。
六、总结




